南京金茂广场二期项目桩基桩基工程

南京金茂广场二期项目桩基桩基工程

项目背景

拟建项目位于筒童家巷以北,马家街以南,东侧紧邻中央路(金茂广场一期),西临紧邻居民住宅。本建筑项目为集零售、商业、写字楼、住宅、酒店及公寓功能于一体的地标性超高层建筑。建筑面积:270784.74M2(其中地上:197299.92M2;地下:73484.82 M2);建筑层数及高度:67层 308米(其中:地上:67层;地下:5 层);结构形式为钢骨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

试桩情况介绍

本项目共6根试桩,D=1000mm,Qu=21800kN试桩3根;D=800mm,Qu=12000kN试桩3根;试桩成桩日期2018年3月26日至5月4日。

现场情况介绍

2018年10月23日至10月29日,完成了6根试桩自平衡测试工作,整个测试过程正常。

 

供稿:薛国伟

龙江新城市广场二期试桩工程

龙江新城市广场二期试桩工程

项目背景

龙江新城市广场二期位于新城市广场一期和江东北路之间,其南侧为丽江街,北侧为阳光锦绣阁。该工程地上建筑由北部主楼(20~26F)、南部主楼(10~14F)以及中部裙楼(2~8F)组成,建筑用途为商业、办公和公寓。地面下设4层整体地下室(局部外扩)。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18.5m,核心筒部位基坑开挖深度约20.5m

试桩情况介绍

本工程一共13根试桩,6根1200mm,3根800mm,2根1500,2根1800mm。持力层均为⑤-2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试桩1、试桩2 、试桩3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24000kN,

试桩4、试桩5、试桩6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16000kN,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5200kN,

试桩7、试桩8、试桩9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5200kN,

试桩10、试桩11、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32000kN,

试桩12、试桩13、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42000kN。

现场情况介绍

2018年10月17日至10月27日完成了本工程的13根自平衡测试。

供稿人:张正龙

南京扬子科创中心三期项目

南京扬子科创中心三期项目

项目背景

南京扬子科创中心三期项目位于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内,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酒店式公寓、街区式商业及SOHO办公。

试桩情况介绍

本项目共9根桩端桩侧后注浆试桩,D=1400mm,L=43m,Qu=26000kN试桩3根;D=1600mm,L=53m,Qu=42000kN试桩3根;D=1600mm,L=57m,Qu=46000kN试桩3根。试桩成桩日期2018年9月6日至9月15日,注浆日期为9月22日至9月24日。

现场情况介绍

2018年10月17日至10月20日,完成了9根试桩自平衡测试工作,整个测试过程正常。

供稿:薛国伟

常州机场快速化改造工程(龙江路立交西-叶汤公路)二标段

常州机场快速化改造工程(龙江路立交西-叶汤公路)二标段

项目背景

机场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龙江路立交西-叶汤公路)勘察三标段:吕墅中路东~薛冶路(K11+950~K14+000)(84#(不含)~145#轴(含))项目,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具体地理位置见图1。新建高架桥梁,西起吕墅东路中(K11+950),东至薛冶路(K14+000),84#(不含)~145#轴(含),标准桥跨3×30m,采用等截面连续梁桥,标准桥宽25m、双向六车道;跨德胜河桥处采用三跨75+120+75m变截面连续梁桥。结构型式与原高架工程相同,均属大桥。

桩基情况介绍

工程桩自平衡检测工3根桩

D=1800   L=88   承载力特征值15500KN。

D=1800   L=92  承载力特征值13500KN。

D=1800   L=80  承载力特征值15500KN。

持力层均粉细砂。

现场情况介绍

2018年9月7日至9月89日,完成了N7-6,92M-6两根桩的自平衡检测。

2018年9月9日至9月10日,完成了S6-6一根桩的自平衡检测。

供稿人:谢礼飞

泰州体育公园项目

泰州体育公园项目

        泰州市体育公园项目位于泰州城市中轴线——周山河街区天德湖公园以南地块,北临海军东路,东临鼓楼南路,西临海陵南路,南临淮河路,占地面积约42.932公顷。规划建设“一场三馆”:一座可容纳3万人的大型体育场、一座6000人体育馆、一座现代化游泳跳水馆和一座全民健身馆,效果展示图见下图

        目前体育场主体桩基础施工已全部完成,每根桩采用后注浆方案,工程桩数为1806根。截至日前,已完成1756根,剩下50根桩位在河里,受施工工艺限制,暂停施工。体育场部分检测桩数为自平衡静载抗压桩13根,水平推力桩7根,超声波完整性检测桩180根以及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桩903根。后面体育馆部分工程桩施工图纸已最终审核完毕,工程桩数为4016根,检测桩数为自平衡静载抗压桩3根,抗拔桩39根,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桩为2008根。

        截至日前,体育场部分已完成检测桩为:自平衡竖向静载抗压桩13根;水平静载推力桩3根,未出土3根,未施工1根;超声波完整性检测桩52根,未出土123根,未施工5根;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桩360根,桩头未进行打磨处理543根。体育馆部分工程桩也于10月28日正式开工。

东大自平衡出席第十二届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高峰论坛

东大自平衡出席第十二届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高峰论坛

         2018年10月18日-19日,由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协会、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分会、东南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高峰论坛”在江苏南京隆重举行。南京东大自平衡桩基检测有限公司作为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积极组织公司员工,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大口径工程井(桩)理论与实践”。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针对大口径工程井(桩)的新理论、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等展开研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侯金龙、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龚维明教授、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协会理事长、浙江易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慧荣、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徐国平,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戴国亮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周顺和、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施志勇,中美总商会Lester Ross博士,印度尼西亚万隆大学Paulus Pramono Rahardjo教授等一大批领导和中外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戴国亮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大口径井(桩)基础承载力检测及提升技术”的大会报告,向参会同行阐述了当前大口径井(桩)的应用与发展现状,分析了采用自平衡法对大吨位、大口径井(桩)基础进行承载力检测的优势,并提出采用后压浆方法来提高基础的承载力,以此满足超高层建筑、大跨桥梁等大型土木工程及海洋平台的要求。报告受到了参会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南京东大自平衡桩基检测有限公司的特色项目是自平衡法静载检测。与传统的静载检测方法(堆载法和锚桩法)相比,自平衡法具有省时、省力、综合费用低和不受场地条件及加载吨位限制等特点。公司经过二十多年潜心钻研和不断改进完善,提出了一整套自平衡法测试技术与理论,先后主编了江苏省、交通部、建设部及其他省市的自平衡测试技术行业规范,为自平衡静载测试技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推广做出了贡献。

       多年来,东大自平衡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科技创新,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全面深化工程质量管理,获得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自1996年以来,由东大自平衡主导的自平衡测试法已在我国30个省市及12个国家3000多个高层建筑、跨江跨海大桥、港口码头、海上风电、地铁等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7.2亿元。借助本次大会,我公司现场与相关单位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拓展了空间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