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五桥工程试桩测试

​前言

2020年6月28日,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主桥正式合拢。我单位作为检测单位参与此次项目的工程试桩工作,深感荣幸!


 
项目背景
本项目路线全长约10.33km,根据通道处建设条件及规划条件,并经过工程方案的综合比选,跨越长江主江工程采用跨江大桥方式,为顺接青奥轴线地下工程采用隧道方式穿越夹江。北接线主线桥北接五里桥互通,南接跨堤桥,起点桩号K0+641m,终点桩号K4+325m,总长3684m。北接线主线桥共分为二十四联。上部结构等宽段除第二联及第十一联采用预制波纹钢腹板连续箱梁外,其余均采用预制连续箱梁;变宽段均采用现浇连续箱梁。

南京长江五桥合拢图(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试桩情况介绍

试验桩基采用工程原位桩。
试桩1为北引桥N16#墩中心桩位工程桩,桩底标高-78.80,持力层为52中风化泥岩,相近地质钻孔为SQZK43。
试桩2为北边塔Z3墩15#桩位工程桩,桩底标高-94.00,持力层为52中风化泥岩,相近地质钻孔为SQZK55。

试桩1桩位图(N16-4基桩)

试桩2桩位图(Z3-15基桩)


现场情况介绍

N16-4#试桩下荷载箱于2017年8月15日开始测试,17日测试结束。

N16-4#试桩上荷载箱于2017年8月18日开始测试,20日测试结束。
Z3-15#试桩下荷载箱于2017年8月9日开始测试,10日测试结束。
Z3-15#试桩上荷载箱于2017年8月12日开始测试,13日测试结束。

荷载箱

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完成

龙潭长江大桥工程LT-A3标段自平衡法静载试验

龙潭过江通道线路起自仪征境内江北长江大堤,向南跨长江,经南京龙潭,止于与S338省道交叉处,路线全长约5km。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龙潭过江通道跨江主桥采用主跨1560m单跨吊钢箱梁悬索桥+100m简支钢箱梁跨江南长江大堤,桩号范围为K10+202~K11+762。

龙潭长江大桥位置

长江大桥效果图

2020年5月24日,东大自平衡公司承接了龙潭长江大桥南主塔基桩检测工作。试桩桩径2.2米,桩长105米,荷载箱加载值2*60000kN。

南主塔试桩区域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

放置钢筋笼

自平衡法测试原理

基桩自平衡法是基桩静载试验的一种新方法,其主要装置是一种特制的荷载箱,它与钢筋笼相接置于桩身下部。将荷载箱预先放置在桩身指定位置,将荷载箱的高压油管和位移杆引到地面(平台)。由高压油泵在地面(平台)向荷载箱充油加载,荷载箱将力传递到桩身,其上部桩侧极限摩阻力及自重与下部极限桩侧摩阻力及极限桩端阻力相平衡来维持加载,根据向上向下Q-s曲线判断桩承载力。

荷载箱

自平衡试桩法相对于传统试桩法(堆载法和锚桩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装置简单,不占用场地:每桩只需一台高压油泵、一台数据采集仪,检测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任何场地(基坑、山上、地下、水中)都可。不需数百吨或数千吨压重材料,不需构筑笨重的反力架,试验时十分安全,无污染。由于加载装置简单,多根桩可同时进行测试。在水上试桩、坡地试桩、基坑底试桩、狭窄场地试桩、斜桩、嵌岩抗拔桩等情况下,该法更显示其优越性。

(2)试桩准备工作省时省力:土体稳定即可测试,一般15天左右(与土的种类有关,且要求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桩身完好),并可多根桩同时测试,大大节省试验(检测)时间。没有堆载,也不要笨重的反力架,检测十分简单、方便、安全、无污染。

(3)不受加载吨位限制:目前最大加载值已达到320000KN。

(4)综合费用低。

(5)既可用于抗压也可用于抗拔静载检测,特殊情况可同时测得同一根桩的极限抗压和极限抗拔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