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自平衡试桩
东大自平衡结合青藏铁路建设,在昆仑山垭口附近的格尔木多年冻土地区,进行了2根试桩的前后4次自平衡静载试验。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被誉为“天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终点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全长1956千米,是重要的进藏路线。其中,西格段(西宁——格尔木)长814千米,1984年运营;格拉段(格尔木——拉萨)长1142千米,2001年6月开工,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运营。
为了保护多年冻土地基的稳定性,工程界的共识是采用“保护冻土”的原则进行设计,桩基础恰可成为采用“保护冻土”原则设计最适宜的基础形式之一:向下传力不受深度影响;施工方便,避免大面积开挖地基而向冻土内传入热量;采用高桩承台即可实现架空通风;由于这些原因,桩基础便可尽量减少使用时传入地基的热量,保护多年冻土的稳定性。故此国家《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当按保持地基土冻结状态设计时,基础的类型宜采用桩基础。
为研究基桩回冻过程、冻结力的形成过程、桩侧温度场变化规律等桩基技术,东大自平衡结合青藏铁路建设,依托交通部“多年冻土地区公路桥涵工程技术研究课题”,选择昆仑山垭口附近的格尔木多年冻土地区,进行了2根试桩的前后4次自平衡静载试验。
表1 多年冻土地区自平衡试桩参数一览表











